• 站内搜索:
【领导干部上讲台】我国林业的形势与任务
来源:《时事报告》
发布时间: 2017-03-14

                                          【领导干部上讲台】我国林业的形势与任务

                                                     2017-03-10 《时事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积极宣传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时事报告》开设专栏,刊发各级领导干部在高校讲台上授课作报告的优秀讲稿,交流展示授课内容,使这些精心准备、用心打磨的讲稿能够得到广泛传播和充分利用,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取得更大成效。


《时事报告》2017年03期刊发了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龙,在北京林业大学为大学生做形势报告的文章,以供大家学习使用。


◎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建龙

 

    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承担着生产物质产品、保障林产品供给的重要职责,肩负着生产生态产品、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林业地位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艰巨。全国林业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林业发展形势,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为服务国家大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林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内容涉及林业改革、造林绿化、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专题研究森林生态安全问题,明确要求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这些重大战略为林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准确把握林业发展形势,核心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更好地指导林业改革发展。


(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形象地揭示了生态与经济、保护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当前,许多地方依靠良好生态实现了良性发展,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变成了现实。山区、沙区、林区要实现更大发展,林农群众要实现持续增收,必须深入践行这一战略思想,切实做好山水文章。


(二)深入践行服务国家大局的战略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殷切期望。全国林业系统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自觉在服务大局中作贡献、求发展。


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龙在北京林业大学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本文摘编自本场报告


(三)深入践行改革创新的战略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绘就了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全国林业系统必须把改革精神贯穿林业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深化各项改革,释放林业发展活力。要坚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改革任务。


(四)深入践行加快国土绿化的战略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这一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生态状况的准确判断,是对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广大林业系统要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造林,加快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力争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尽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生态面貌。


(五)深入践行保护优先的战略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对加强保护工作的有力保障和最大支持。广大林业系统要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保护、依法保护的原则,采取更加严格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天然林、湿地、沙区植被、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实现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维护其稳定性、完整性和原真性。


(六)深入践行尊重自然的战略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化只搞“奇花异草”不可持续,盲目引进也不一定适应,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是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基本遵循。林业系统必须自觉带头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坚持科学造林绿化、科学修复生态、科学保护森林,加快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七)深入践行生态惠民的战略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炽热的民生情怀并赋予了林业在生态惠民、绿色富民、精准扶贫中的新使命。广大林业系统要加快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增强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供给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绿色优质林产品,让人民群众更加便捷地享受生态服务。


    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林业改革发展的集中体现,是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和基本遵循。准确把握林业发展形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关键是要把林业改革发展与当前国家重大战略和各项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保障国家大局中寻求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是与实施国家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集中于我国西北生态脆弱区,荒漠化较为严重;京津冀地区由于长期过度开发,生态空间明显不足;长江经济带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突出,生态承载力十分有限。要真正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为绿色富民之路,把京津冀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示范区,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承东启西的绿色纽带,就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基础作用,通过增加林草植被、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筑牢区域发展根基。二是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目前,党中央正在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顶层设计,林业改革发展将会迎来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一方面,可以借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抓好各项林业改革,解决多年想解决但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为林业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中央和全社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加强林业管理,不断提升我国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平。三是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目前,我国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紧缺,林业综合生产能力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实施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补上生态短板,推动生态状况逐步改善;有利于借助需求侧的强大拉动,优化林业产业产品结构,增强优质林产品生产能力,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是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紧密结合起来。我国林区、山区、沙区既是发展林业的重点地区,又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林业,不仅可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状况,促进贫困地区保护生态与脱贫增收协调发展。五是与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紧密结合起来。近年来,国家在增加“三农”财政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三农”领域,有效缓解长期制约林业发展投入不足问题。

 

二、认真总结林业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着力解决生态保护修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林业系统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认真组织实施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扎实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面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不断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以下成就。


(一)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8.6%。经过长期植树造林,目前我国森林面积达到31.2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51.37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特别是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10.4亿亩,稳居世界第一位。森林碳汇达到84亿吨,年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3万亿元。


(二)防沙治沙取得突破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有4亿人口常年受到风沙危害。20世纪90年代,我国每年沙化土地扩展面积达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经过持续治理,实现了“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重大转变,目前全国沙化土地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成为全球沙漠治理的典范。当前,全国石漠化土地减少到12万平方公里。


(三)湿地保护成效显著


    全国湿地总面积8.04亿亩,位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湿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的1/5。近年来,我国累计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600多处,指定国际重要湿地49处,湿地保护率为46.8%。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我国湿地保护正从抢救性保护向全面保护转变。


(四)物种保护全面加强


    通过全面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数量稳中有升。目前,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已达2228个,总面积1.24亿公顷,分别占全国总数的81%和84%,有效保护了8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2016年中央深改组批准了东北虎豹、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五)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近10年来,我国林业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20%。2016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6.4万亿元,进出口贸易额达1360亿美元,经济林产品、松香等主要林产品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特别是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就业脱贫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六)林业改革全面推进


    集体林权制度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林业经营已成为一些地方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区林场的主要功能定位调整为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公益属性。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等改革正在不断深化。


(七)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全国形成了完整的林业组织体系,据统计,我国林业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5700万人。初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为主体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林业公共财政扶持政策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中央财政每年林业投入超过1100亿元。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61%。林区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水电路等难题逐步缓解。


守护森林生态、转变传统“大木头”经济、振兴新发展业态,成为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干部和群众的共识。图为大兴安岭腹地景色。


    虽然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比差距较大,生态资源稀缺、生态系统退化、缺林少绿是林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第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我国森林覆盖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居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我国森林每公顷蓄积量不到90立方米,仅占发达国家的1/4。第二,资源保护压力加大。目前,一些地区林业资源破坏严重,保护的压力持续增加,违法违规侵占林地湿地的现象屡禁不绝。第三,优质林产品供给能力不足。木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然而国内木材供应不足,对外依存度较高。除此之外,非木林产品供需矛盾也十分突出。第四,林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问题依旧十分突出,改革动力不足。集体林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不高。林业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效益补偿等制度尚不健全。林区道路、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较为落后。

 

三、科学谋划“十三五”林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全面提升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


    总体来看,我国林业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偿还生态欠账的任务十分艰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把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两大目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8个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中有80%以上是林业工程。《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林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林业系统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增绿增质增效为基本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加强资源保护,加快国土绿化,增进绿色惠民,强化基础保障,扩大开放合作,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一)聚焦四大目标


    一是生态安全方面。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65亿立方米以上,湿地保有量不低于8亿亩,林业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稳定在17%以上,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000万公顷,基本建成生态安全屏障。二是生态服务方面。到2020年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5万亿元,林业年旅游休闲康养人数力争突破25亿人次,国家森林城市达到200个。三是保障民生方面。到2020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8.7万亿元,林业就业人数达到6000万人。四是治理能力方面。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全部完成,集体林业活力进一步释放,林业制度体系基本健全,力争到2020年,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


(二)突出十大任务


    一是加快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坚持全民义务植树,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推进沙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构筑国土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二是做优做强林业产业。充分挖掘林业产业在绿色发展中的优势和潜力,发展特色产业,扶持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产业品牌,壮大产业集群。三是全面提高森林质量。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造管并举、量质并重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强化系统管理和科学经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四是强化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全面保护湿地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制度,开展退耕还湿和退化湿地修复。全面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五是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全力推动国有林区改革,健全森林资源监管体制,加快林区转型。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加强资源保护和培育。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努力提升林地生产力水平。认真做好濒危物种国家公园试点工作,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提供经验。六是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实施科技引领新战略,培育国土绿化新机制,构建林业管理新模式,打造“互联网+”林业发展新引擎。七是加强依法治林。着力完善覆盖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八是发展生态公共服务。开展美丽乡村、生态乡村示范建设,加快推进生态保护扶贫,大力繁荣生态文化。九是夯实林业基础保障。重点解决林业装备落后、信息化薄弱等突出问题,加强生态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加快林区装备现代化建设。十是扩大林业开放合作。积极履行涉林国际公约,拓展林业资源合作和援外领域,为“一带一路”提供支撑。加快提升林业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水平,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


(三)实施九大工程


    一是国土绿化行动工程。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形成绿色生态保护空间,构建国土绿化网络。建设重点包括,三北防护林建设、长江珠江沿海防护林建设、农田防护林建设等。二是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森林经营,强化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措施,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建设重点包括,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修复、大江大河源头生态保护修复等。三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天然乔木林、天然灌木林地、未成林封育地以及疏林地管护。四是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到2020年力争将具备条件的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坡耕地和严重污染耕地全部退耕还林。五是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对全国重点区域的自然湿地和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人工湿地,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科普宣教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实行优先保护和修复原有湿地,扩大湿地面积。六是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优化完善自然保护体系,建设关键地带生态廊道。七是防沙治沙工程。以我国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区和沙尘暴路径为重点,开展固沙治沙,坚持分区化、规模化、基地化治理。八是林业产业建设工程。加快发展木本粮油、特色经济林、生物产业、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产业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绿色产品的需求。九是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完善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装备水平。加快“互联网+”林业建设,培养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近年来,江西省东乡县大力推进生态经济林建设,全县种植的5万亩桃、梨、板栗、枇杷等特色经济林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四)健全七大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林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明晰林业资源产权,强化集体林地经营权能。二是建立健全林业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加强生态红线管控,完善自然保护制度,强化森林资源监督专项机制。三是建立健全林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编制林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制度。四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生态资源监测和评估机制,推行生态政绩考核机制,严格生态损害责任追究,建立生态资源社会监督机制。五是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标准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建立地区间横向和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六是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投入制度,建立中央主导、差别化的营造林投资机制,完善林业补助制度,建立投资执行监管稽查制度。七是建立健全金融保险服务制度,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林业贷款贴息政策和森林保险制度。


    林业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根基、关系全球生态安全的伟大事业。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增进人民生态福祉作出应有的贡献。

 




查看更多
邮编:130022  联系电话:0431-85116566  传真:0431-85116566  QQ:3304298950  电子邮箱:E-mail:jsyjh2018@126.com
主办单位:吉林省森林休憩保育研究会 吉林省森林康养产业协会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4756号  工信部备案号:吉ICP备16001202号  技术支持:恩惠科技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693号